上海工业服务业拥抱智能化浪潮:人形机器人、AI大模型引领产业升级
元描述: 上海发布《行动方案》,聚焦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赋能产业升级,打造智能制造新生态,目标到2027年培育不少于10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企业,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迈进。
引言: 在全球科技变革浪潮中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产业格局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,上海正积极拥抱这一趋势,将工业服务业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。近期,上海市政府发布的《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(2024-2027年)》明确提出,要聚焦人工智能、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、研发设计等领域的落地应用,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,并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。
上海工业服务业: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引擎
近年来,上海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,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。此次发布的《行动方案》旨在进一步推动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,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人工智能和大模型:赋能产业智能化
《行动方案》明确指出,上海将聚焦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、研发设计中的落地应用,开发故障分析、流程工艺等工业语料产品。这一举措将推动工业大模型的发展,促进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。
工业大模型:开拓智能制造新范式
工业大模型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,它能够整合海量工业数据,进行深度学习,并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预测、分析和决策支持。例如,工业大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、预测产品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等。
人形机器人:释放生产力,引领未来产业
人形机器人作为劳动力供给的替代品,有望在未来极大限度解放生产力。近年来,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并在制造业、医疗、物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:蓬勃发展,领跑全国
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。近年来,上海涌现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,从手、足、关节等多个模块积累了关键技术,并实现小规模量产。例如,傅利叶GR-1、智元新创的远征A1、中电科21所的1号机器人、开普勒的先行者等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,实现双足避障行走。
浦东:人形机器人发展重地
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,更是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地。2023年国内发布的12款人形机器人,就有4款出自浦东,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。
《行动方案》:打造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上海要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,在汽车、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领域,打造一批人形机器人赋能制造应用场景,形成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。
工业服务业: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
上海将推广“制造+服务”一体化新模式,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,培育营收10亿元以上、服务能力突出的平台企业50家,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。
关键领域:集成电路、时尚消费、生物医药
《行动方案》鼓励集成电路、智能终端、时尚消费等领域中的研发机构、设计企业、互联网平台、总部经济向制造业延伸升级,鼓励工业物流等企业发展实体经济。
低空经济:加速“起飞”,拓展发展空间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上海将加快发展低空物流,规划布局低空航路航线网络,探索开通一批无人机货运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)商业应用等航线。
金融支持:为工业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
上海将建立市级重点产业母基金和并购基金,引导银行信贷、股权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向工业服务业重点领域。
上海:引领中国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
《行动方案》的发布,标志着上海将工业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,积极拥抱人工智能、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,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,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上海为什么要发展工业服务业?
A1: 工业服务业是面向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,是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。 发展工业服务业可以提高制造业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产品质量,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。
Q2:上海发展工业服务业的优势有哪些?
A2: 上海拥有完备的产业基础、雄厚的科技实力、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人才优势,为发展工业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条件。
Q3:上海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方面有哪些布局?
A3: 上海将聚焦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、研发设计中的落地应用,开发工业语料产品,推动工业大模型发展,促进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。
Q4: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如何?
A4: 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,涌现出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,并实现小规模量产。浦东新区更是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地。
Q5:上海如何支持工业服务业发展?
A5: 上海将建立市级重点产业母基金和并购基金,引导银行信贷、股权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向工业服务业重点领域,并鼓励企业发展实体经济。
Q6:上海工业服务业发展目标是什么?
A6: 到2027年,上海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,培育营收10亿元以上、服务能力突出的平台企业50家,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。
结论
上海发布的《行动方案》标志着其将工业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,积极拥抱人工智能、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,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,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。相信随着上海在工业服务业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,其将引领中国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,并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
